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能源“丝路”向东方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8年12月18日 22:50  中国石油报

  来自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前线的报道(上)

  两千多年前,丝绸之路闻名世界,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。今天,中国正沿着丝绸古道建设一条新的能源大动脉。

 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,西气东输二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,南至广州,东达上海,贯通14个省市区,境外与横跨三国、同步建设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,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将源源不断输送到东部沿海城市,造福百姓,繁荣经济。

  初冬临近,记者走进工程建设一线,感受“能源国脉”那有力的脉动。

  优化能源结构的再次发力

  6年前,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开工建设之初,人们还在为市场的培育担心。6年后,天然气“牛气”起来,西气东输二线还在建设中,沿线地方政府争相引进。甘肃省发改委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:“争取让管线在境内多预留分输口。”

  天然气市场“冰火”两重天的背后,折射出的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感。

  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,天然气比例不到3%,而发达国家达到30%以上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,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加快发展天然气工业,调整能源结构,增加清洁能源比重,成为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。然而,我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中西部,而消费市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沿海,管道势必成为上游资源优势与下游经济优势转换的“直通桥”。

  沿线各级政府的聚焦点也在于此。从长期看,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情况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。国家发改委研究数据表明,作为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,工程投产后,每年引进土库曼斯坦的300亿立方米天然气,同用煤相比,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.3亿吨、二氧化硫排放144万吨、烟尘排放66万吨、氮氧化物排放36万吨,减排效益显著。同时,伴随着西气东输二线的贯通,将有效缓解珠三角、长三角和中南地区天然气供需矛盾。

  拉动地域经济的一条红线

  在记者采访中,无论是施工一线,还是大后方;无论是参建单位,还是沿线地方,除了对市场配额的分歧外,认识高度统一。

  经济学家用“经济项链”的比喻来阐释管道建设运营对产业和行业经济、沿线和地域经济的拉动。从地域看,管道蜿蜒前行,犹如一条红线,将上中下游沿线的城市“颗颗珍珠”串接起来,将上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下游经济优势。根据国际开发经验,利用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,下游要配套建设500亿元至600亿元的设施,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。

  正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、经贸委主任王永明所说,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将大大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,造福沿线地区人民群众。王永明告诉记者,西气东输二线建成后,将与西气东输一线等新疆已有管道一起,形成南北相连、横贯东西的天然气管网,给经济发展带来又一次机遇。随着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建设的有序推进,“商胡贩客,时见于塞下”的丝绸古道正承担起新的使命,加上已投产运营的西气东输管道、西部管道,一条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巨大能源“管廊”正崛起于河西走廊。在甘肃省武威市此前组织的一次“油气管廊带”经济研讨会上,专家指出,管道投资和投产的经济效益可给当地带来丰厚的收益,对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、能源结构调整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。

上一页 1 2 下一页
【 手机看新闻 】 【 新浪财经吧 】
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,换一种方式看新闻

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

登录名: 密码: 匿名发表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8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